一年来,我们着重加大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力度:
一是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。紧紧围绕最紧迫、最急需解决的问题,实施重点项目485个,加快基础设施、民生工程和产业建设“三十”重大工程项目建设。“两馆一厅”项目主体工程完工,湘江大道南延线、潇湘大道北段建成通车,湘江综合枢纽工程加快推进,比亚迪、广汽菲亚特、红太阳光伏、蓝思科技等重点产业项目来势喜人。加大项目融资力度,新增上市公司7家,市场直接融资323亿元;直接利用外资22.4亿美元,引进市外境内资金668亿元;新增银行贷款1205亿元。多元化融资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。
二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,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000亿元,增长30%;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%;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3.6%。实施科技重大专项,引进先进适用技术,第四届“科交会”签约251.9亿元,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。专利授权量突破6000件,获批全国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城市。推进芙蓉中央商务区建设,成功举办和承办“2010中国·长沙环湘江自行车邀请赛”等重大赛事和节会,努力扩大消费需求,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.6亿元,增长20%。培育发展物流产业,金霞经济开发区被评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。实现进出口总额61亿美元、服务外包业务总量245亿元、旅游总收入458亿元,分别增长48%、39.2%和28.7%。落实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,商品房销售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22.7%。
三是着力推进宜居城市建设。坚持以规划引导城市发展,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;严格规划管理,坚决查处严重违反规划的行为。加快中心城区提质改造,完成棚户区和工矿棚户区改造115万平方米,东牌楼、大古道巷、溁湾镇、丝茅冲、5712厂等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,万达广场、保利南湖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相继建设。启动“城中村”改造试点。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人民满意城市,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。建设社区公园21个、特色景观街5条,完成困难企业社区环境综合整治18个,新增公园绿地174公顷,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.5%。继续实施畅通工程,在公安部、建设部组织的全国“畅行程度”指标评分中居第5位,荣获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称号。
四是着力统筹城乡发展。继续推进农村公路通达、电网改造、安全饮水、环境整治“四大工程”建设,新建、改造农村公路1800公里;解决4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;完成骨干山塘清淤1万口,增加库容800万立方米;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投资3.5亿元;完成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440家;完成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4.2万座。实现粮食生产“七连增”、养殖业产值134.3亿元、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560亿元,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30家。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,启动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,森林覆盖率53.4%。推进四大片11个试验点和以镇带村试点工作,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良好示范作用。
五是着力加快两型社会建设。先导区建设全面推进,滨江新城、梅溪湖等四大片区开发力度加大,西湖文化园、洋湖湿地公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。加大综合配套改革力度,加强土地规划、储备和耕地保护,有效治理宁乡县大成桥沉陷区地质灾害。积极推进“能评”工作,依法关闭污染企业135家,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SO2和COD减排任务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继续下降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,垃圾分选工程一期竣工投产,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%;垃圾填埋场渗液深度处理工程投入使用,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。
六是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。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,投入61.8亿元,全面完成省、市实事工程。大力推进创业富民,新增工商企业约1.5万家,新增城镇就业12.3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.9%。继续推进经济适用房、廉租房建设,新建公租房1800多套。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(站)350个,改造农村危房2000户、国有林场危旧房170户。加强物价监测和菜篮子工程建设,对困难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。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取得良好成效。完善健全信访责任体系、联网受理群众信访、联调解决群众诉求、联合办结信访积案的“一健三联”工作机制,妥善解决群众信访问题。针对国企改制后到龄不能退休、部分困难企业职工无医保个人账户、1995年前老工伤等历史遗留问题,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解决,惠及3万多个家庭。深入推进平安长沙建设,创新社会管理方式,开展“五清查一打击”专项行动。加强应急管理、生产安全、消防安全等工作,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明显下降。
七是着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。职教基地建成投入使用,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展顺利,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。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工程全面完成,绿色上网场所基本实现社区全覆盖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,实现增加值450亿元,增长20%。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,4人次获第16届亚运会冠军,荣获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金牌数、总分第一。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率先全国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并轨,试点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。继续开展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和国际高端人才行动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.4%。,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。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,人口普查顺利推进。民族宗教事业健康发展。人民防空、国防动员、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新进步。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科协、文联、残联、侨联、社科联、贸促会、红十字会、关工委、老龄委等为长沙发展作出新贡献。
八是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。基本完成新一轮市本级政府机构改革,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。坚持依法行政,率先全国开展地方立法听证,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,创建政府法制建设白皮书制度。继续开展“两帮两促”活动,解决各类困难问题1215个。推进政府信息公开,完善办事公开制度,优化行政审批流程,取消或暂停实施年检事项53项,取消非行政许可200余项,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在线办理。实施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面监管,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升值。规范公务接待,从严控制公费出国出境。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,办理人大代表建议、批评、意见337件、政协提案308件,满意率分别达99.7%、99%。对台、档案、机关事务、市志、气象、地震、公积金管理、移民等工作取得新成绩。
各位代表,2010年是“十一五”的最后一年,经过全市人民五年拼搏,我们圆满完成了“十一五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。
五年来,综合实力大幅提升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5年的2.4倍,年均增长15.4%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;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05年的3.6倍,年均增长29.4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8.9%、19.3%,高于预期目标14和5.3个百分点;五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87.8亿美元,是“十五”的3.5倍;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7位,所辖四县(市)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中排名大幅前移。
五年来,城乡面貌显著变化。围绕打造宜居城市,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0多亿元,建成区面积由167.7平方公里扩展到256平方公里。建成湘江风光带、橘子洲风景区等一批精品工程,实施地铁、过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,进行大规模棚户区改造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,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,城市形象明显提升。开展“百村示范、千村整治”和农村“四大工程”建设,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,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工程取得明显成效。
五年来,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努力促进“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”。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;深入开展创业富民活动,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2.6万个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%和17.9%;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,城乡低保家庭实现应保尽保;推进安居工程,8万多户住房困难家庭搬进新居,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增长2.8平方米和11.4平方米。民族团结进步,宗教关系和谐。文化、体育、人口计生、广播电视、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。
五年来,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。先导区建设全面推进,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,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20%,全面完成“十一五”节能减排任务;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、污水处理率分别比2005年提高25.5、45个百分点。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和国家森林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。
各位代表!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各级人大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,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,向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,向驻长部队、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,向所有关心支持长沙发展的朋友们,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!
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长沙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:调整经济结构、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;受输入型物价上涨的影响,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102.9,给人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带来不利影响;城市规划执行不严、建设比较粗放、管理欠精细的现象依然存在,提升城市品质仍需付出更多努力;安全事故在个别领域仍有发生,社会治安还存在薄弱环节;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,政府管理和政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等。对此,我们深感责任重大,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。
二、关于“十二五”规划
根据市委《关于制定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,市政府制定了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(草案)》,提请大会审议。
总体判断,“十二五”时期,长沙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机遇期、率先实现小康的决战期、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和奠定城市格局的关键期。我们既面临良好的机遇,也面临巨大的挑战。
一是发展环境总体趋好,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。世界经济总体呈现温和复苏态势,我国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,将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。但近期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,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,引发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,带动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,给未来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,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发展、进出口贸易和物价水平带来不利影响,增加了输入型通胀风险,国家的财政、金融、土地等宏观政策也可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适时调整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形势,科学应对变化。
二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,但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长沙经济总量大幅增长,综合实力明显增强,但发展方式相对粗放: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拉动;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相对较少;优势产业不多,部分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;新型服务业态和现代农业发展相对滞后。而应对金融危机和改善民生、维护稳定需要我们加快发展。我们面临加快发展与转变方式的双重压力,迫切需要在加快发展中大力转变发展方式。
三是城市快速发展,但资源环境要素保障任务艰巨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长沙城市面积和人口迅速增加,“十二五”期间这种快速发展的趋势仍将延续。但目前城市发展主要是外延式扩张,土地需求旺盛,部分区县(市)和园区土地资源消耗过快;煤、电、油、气等要素基本依赖输入,足额保障困难。国家对土地、环境保护、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,破解这些瓶颈,必须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,注重集约节约发展,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。
四是民生不断改善,但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市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,人民群众普遍享受改革发展成果。但随着社会更加开放、信息日益透明,人民群众对民生改善有更高的期待。目前,加快经济发展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仍然很大,有限的财力既要保民生,又要为未来发展增后劲,改善民生的愿望与有限的财力矛盾仍比较突出。
五是发展优势明显,但区域竞争更加激烈。长沙毗邻珠三角和长三角,随着武广高铁开通,沪昆高铁、城际铁路建设,长沙将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,区位优势更加明显。同时,长沙良好的教育、科技、人才、生态优势,有利于引进战略投资者,承接高端产业转移。但各地城市发展你追我赶,东部沿海城市抢先转型发展,近年被我们赶超的城市与我们差距不大,我们稍有松懈就会被反超;一些位居我们后面的城市发展更快,随时有可能赶超我们,必须增强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。
六是行政能力普遍提高,但与新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。近年来,我们大力推进政府精细化管理,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,各级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大为提高。但我们正步入一个利益多元化的时代,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;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,城乡互动更加紧密,新经济组织蓬勃发展,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增强,一些深层次矛盾错综复杂,对社会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,不断考验我们的行政能力。政府工作人员的视野、专业素养、敬业精神、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。
基于以上分析,总体来看,未来五年我们的机遇大于挑战,只要我们发挥优势,扬长避短,就能抢占先机,实现新的跨越。
按照市委关于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、加快产业高端化进程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、创新发展两型化模式、加强城市法治化管理的总体要求,围绕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,坚持以人为本、两型引领、创新驱动、城乡统筹、协调发展原则,到2015年,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%;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%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%和14%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%以内,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5%以上,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;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15%,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%;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.7%。以内。
上述目标中,既有定性目标,又有定量指标,既有预期性目标,又有约束性指标,既系统考量了“十二五”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,又充分考虑了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,体现了战略性、前瞻性、指导性的要求。为此,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长沙建设成为具有国际视野、人民引以自豪的创业之都、宜居城市、幸福家园。
——发展方式深刻转变,产业结构更加优化,城乡经济繁荣发达,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跻身省会城市前列。创业氛围更加浓厚,创业环境日益优越,创业主体活力迸发,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城市。
——城市配套功能完善,交通出行方便快捷,景观建筑富有魅力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,山水洲城风貌凸显,人居环境更加舒适,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。
——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,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,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,人民生活更加殷实。利益协调机制全面构建,社会治安环境安定有序,人际关系更加和谐,成为社会公平正义、发展成果共享的幸福家园。
为确保“十二五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,未来五年,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五大领域的工作:
(一)大力推进经济建设,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。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。增强居民消费能力,优化投资结构,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,促进消费、投资与出口协调发展。推动自主创新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,加强产业技术创新,推进科技成果转化,把长沙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,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。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,促进三次产业结构由“二三一”向“三二一”转变。
(二)大力推进城市建设,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。完善城市功能。建设以综合交通为主导,以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城市国际化基础平台;加快“数字城市”建设,促进“三网融合”发展。提升城市品质。加大片区开发、棚户区改造和“城中村”改造力度,加强城市综合体、精品小区、两型小区和智能小区建设,精心雕琢城市细节,努力建设现代宜居城市。深化对外开放。加强全方位、多层次对外交流合作,提升引资引智水平;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,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,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。
(三)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,创建生态文明城市。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。深入开展节能工作,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,建立健全资源节约标准体系、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。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,全面形成城市、森林、农田、湿地、流域等五大生态体系。深化综合配套改革。在资源环境管理制度、城乡统筹体制机制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、政府管理创新转型等方面率先突破,探索形成两型社会建设体系。加快先导区建设。创新区域发展方式、城乡建设模式和行政管理体系,实现起步区发挥效应、核心区基本建成、规划区形成功能,率先建成具有示范作用的两型新城。
(四)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,实现城乡统筹发展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。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衔接配套,逐步实现供水、污水处理、公交、燃气、信息等基础设施乡镇集镇全覆盖。加快城乡产业融合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,调整城乡产业布局,加快工业与现代农业、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,发展壮大县域经济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。优化城镇结构,形成主城区、都市圈、卫星城镇层次分明、组合有序的城镇体系,推进农村社区化、农民市民化。
(五)大力推进社会建设,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深入推进创业富民,努力扩大就业,提高居民收入水平。加快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,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,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,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。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推进教育强市战略。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大力开展全民健身,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。加强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,推进现代文化创新发展,建设国际文化名城。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,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加快社会法治化进程,健全公共安全体系,积极培育社会工作人才,增强社会管理能力。
在工作实践中,需要更加注重解决以下几个事关长沙科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:
(一)更加注重科技创新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当前最紧迫的是推动科技创新。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、产能总体过剩的情况下,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,抢占制高点,实现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,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必须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,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,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促进发展方式转变。
(二)更加注重区域消费平台建设。中心城市具有大力发展服务业的优势和空间。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,以区域消费平台建设推动消费转型升级,着力建设“一站式”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大型商务中心;整合医疗、教育资源,打造区域医疗、教育中心。加快发展金融、保险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,引进国际品牌,吸引高端消费,增强长沙消费的辐射力与影响力。
(三)更加注重城市集约发展。城市品质和建设时序至关重要。坚持以国际视野、国际标准规划建设城市,打造精品工程,提高城市品质。按照“沿江建设、跨江发展”战略,有序推进“一江两岸”和高铁、地铁、城际轨道沿线,省府新区、黎托新区、南湖片区、金霞片区、空港新区及先导区滨江新城、梅溪湖、洋湖垸、滨水新区等片区开发建设,集约节约用地,完善基础设施配套,形成集聚效应,打造长沙经济新的增长极。
(四)更加注重综合交通建设。通畅便捷的城市交通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标志。目前,长沙机动车以每年20万辆以上的速度递增,未来五年的城市交通面临更大挑战。必须以综合交通的理念破解城市交通问题。坚持公交优先发展,引导机动车有序增长,鼓励绿色出行。加快地铁、过江通道及主要干道等交通设施建设,优化路网,打通瓶颈,完善配套,发展智能交通,构建“全面覆盖、衔接顺畅、运行高效”的城乡交通运输体系。
(五)更加注重改善民生。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必须把群众呼声作为决策基础,把群众需要作为工作导向,倾注更多精力,集中更多财力,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合理需求。着力解决就业、就学、就医、社保等群众现实利益问题,特别是重点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,从根本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,实现发展指标与幸福指数同步提升。
(六)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。完成繁重的发展任务,应对多变的复杂局面,需要不断加强政府建设,提高行政能力。始终坚持依法行政,突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,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。始终坚持民主决策、科学决策,减少决策失误。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,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,厉行节约。加强与公众沟通,完善政府常务会议市民代表旁听等制度,搭建政府和公众互动交流平台,融洽政府与群众关系,树立政府良好形象。
三、2011年主要任务
2011年是继往开来、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,也是既复杂又困难的一年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%;财政总收入增长15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%;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%,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%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%和14%;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%以内;人口自然增长率在5.7%。以内;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左右。
为此,我们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,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、省委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,努力实现“十二五”良好开局。
(一)加快重大项目建设。突出重大项目带动。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增长、增后劲的战略举措。着力推进沪昆高铁、石长铁路复线、城际铁路、长浏高速、长韶娄高速等中央、省在长建设项目。加快轨道交通、湘江综合枢纽、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。抓好中联重科、三一重工扩产和广汽菲亚特、比亚迪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。力争全年实施重点项目463个,完成投资1848亿元。加强项目要素供给。密切与国家、省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,争取更多项目进国家和省项目库。进一步推动银企合作,保持信贷规模稳定增长。推进先导控股、城投集团、轨道集团融资功能改造,鼓励企业上市融资,着力激活民间投资。优化土地供应调控,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。加强煤、电、油、运等生产要素保障。强化项目管理服务。完善重点项目遴选机制,加强项目前期工作。牢固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理念,以建设质量提升投资效益。严格项目建设全程监管,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。继续开展“两帮两促”活动,提升为项目、为企业服务水平。
(二)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。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,加强国际先进适用技术、共性技术的引进和创新,提升企业关键技术研发、核心部件制造和品牌培育能力。继续实施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和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计划,完善人才引进后续管理。推进产业集群发展。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,培育发展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、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做大做强装备制造、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支柱产业,改造提升食品烟草、烟花鞭炮等传统特色产业。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,促进中小企业发展。支持一批建筑企业做大做强。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发展,参与国际分工合作。加快园区提质改造。优化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,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。发展工业地产,加快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。推进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,支持经开区扩规发展,建设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。
(三)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。推进消费转型升级。优化高端消费平台规划布局,推进万达广场、保利南湖广场、东牌楼等商业综合体建设。支持一批“中华老字号”企业做大做强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,培育娱乐、购物、旅游等消费品牌,加快铜官窑遗址公园、灰汤温泉、岳麓山景区、大围山景区等精品旅游项目建设,实现旅游总收入550亿元以上。推进“万村千乡”市场工程建设,继续实施农贸市场提质改造。促进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。重点发展现代物流、电子商务、服务外包、物联网等新型服务业,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。大力发展金融业,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,支持长沙银行打造成为区域性银行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,推进芙蓉中央商务区建设。扩大开放合作。重点引进世界500强、跨国公司、中央国企、金融机构等大型企业集团,实现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5%。着力培育出口龙头企业,积极申报国家级工业装备出口创新基地和花炮出口创新基地,支持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创建综合保税区。
(四)加快现代宜居城市建设。坚持科学规划引领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改,优化功能布局。强化规划执行刚性,严格规范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。深入推进规划进社区工作,抓好规划展示馆布展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。推进“一江两岸”建设,加快湘府路大桥、福元路大桥、南湖路隧道等过江通道建设,实现潇湘大道、湘江大道城区段和营盘路隧道建成通车。突出省府新区、浏阳河风光带、新河三角洲、黎托新城等片区开发建设。继续实施交通疏导工程,畅通交通微循环,规范城区停车。建设行车诱导系统,完善交通电子监控网络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,加快公交车辆更新,加强城市快速公交网络和枢纽站点建设,扩大公交覆盖面。推进国际文化名城建设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,加强文化市场管理,支持文化主导产业发展,深化文化体制改革。加快国际化城市公共标识建设,启动城区路名路牌更新改造。基本建成“两馆一厅”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。大力推进人民满意城市建设,积极开展市民巡防、文明劝导等文明创建活动。规范窗口行业服务行为,提升市民文明素质。开展市容环境、违章建筑、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,提高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。推进“城中村”改造试点,完成30个社区公园和5条景观街建设。对开放式社区全面推行物业服务,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社区。加强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,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2%以上。力争成为全国文明城市。
(五)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。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对接。抓好金洲大道西延线、开元东路东延线等干线公路改造。继续推进农村“四大工程”建设,新增硬化通村公路1500公里,加强农村公路养护;新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;新建沼气池8万立方米;新建和改造一批小型水利工程。关心、支持边远乡镇发展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。科学规划优势农业区域布局,支持特色农业发展,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。实行动物免费强制防疫,建立农产品质量可溯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,抓好农业标准化、设施化基地建设,重点发展蔬菜产业种苗基地、示范园。提高农业保险水平,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。落实强农惠农政策,促进农业增产增效,增加农民生产收益。发展农村职业教育,开展农民技术培训,继续挖掘务工增收潜力。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,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和致富带动能力。
(六)加快大河西先导区发展。着力提升承载功能。加快骨干道路建设,实现坪塘大道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。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,启动雷锋配水厂主体工程、二水厂扩容工程建设,完成龙王港、洋湖等输变电工程和燃气次高压管线工程。加快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,提升环境承载功能。突出重点片区发展。推进梅溪湖、滨江新城、洋湖垸等片区建设,加快滨江新城商业综合体、梅溪湖国际文化中心、洋湖垸城市中心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,建成梅溪湖湖泊工程、“两山一湖”二期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,启动麓谷新区、坪塘片区、高星片区、滨水新区建设。加快发展两型产业。淘汰落后产能,推进污染企业和核心区内矿山退出,扶持重大产业项目发展,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。支持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、中电软件园等建设,启动大河西人才创业示范区建设,搭建高层次人才创业平台,加快构建长沙发展新引擎。
(七)加强综合配套改革。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。制定落实园区项目用地规模和投入产出控制指标,节约集约用地。健全节能管理体系,加强重点领域和全民节能,加强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,推进节水型试点城市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。实施新一轮“环保三年行动计划”。 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,推进湘江流域长沙段和捞刀河、浏阳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,加强污泥和餐厨垃圾处理。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,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、垃圾收集处置工程建设,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,加大株树桥水库和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。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创新。推进人口户籍、农村土地、农村金融等重点改革,继续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,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试点。建立补充耕地储备库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库,构建农村土地利用指标交易机制。
(八)加强民生保障。争创全国首批创业型城市。深入开展创业富民工程,完善城乡统筹的创业、就业扶持体系。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水平,建立健全工资增长、集体协商和支付保障等机制,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,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。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,逐步将各类人员纳入参保范围。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,实现农村“五保”对象住院医疗费用全额减免。规划建设区县(市)社会福利中心,实施新一轮农村敬老院改扩建。完善社会救助体系,发展慈善公益事业,做好红十字会和移民工作。积极应对价格上涨。物价问题直接关系群众生活。要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市域性上涨因素,减少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。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,加强价格监管,着力稳定重要农副食品价格。完善补贴制度,健全最低生活保障、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联动机制,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众生活。实施安居工程。继续推行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,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。推进黄兴北路、火车北站二期等城市棚户区和5712厂、重型机器厂、九尾冲等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。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,新建(筹集)廉租房7000套。继续实施农村危房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。
(九)加强社会建设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。理顺教育管理体制,优化教育资源布局,打造一批教育品牌。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,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,着力缓解“择校”矛盾。规范发展学前教育,推进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。加快健康城市建设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,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,实施放心猪肉、放心蔬菜、放心作坊、放心街市示范工程。优化卫生、体育设施布局,逐步整合卫生和计生妇幼保健资源、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资源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加大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,加强基层医疗服务队伍建设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筹备参加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。加快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和市青少年宫改建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。全面推行“一健三联”信访机制,加强人民调解工作,妥善处理群众信访突出问题。关心社区基层干部,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。完善应急管理体系,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。加强网络信息和社会心理服务工作,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。注重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构建预防、打击犯罪新机制,及时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。建设和谐长沙。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和综合治理工作,统筹解决人口问题。继续抓好第六次人口普查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加强消防安全,强化人口密集区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。发挥宗教界人士积极作用,依法管理宗教事务,促进民族团结进步。切实保护妇女、儿童、老年人、残疾人的合法权益。加强国防动员、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,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。
(十)加强和改进政府管理。推进依法行政。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和合法性审查,推行立法后评估制度,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核,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。推进政府精细化管理,实行公共财政、政府投资、资源资产全程监管。规范政府合同管理。打造阳光政府。贯彻落实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,不断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;继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,提高行政效能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,认真执行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决定、决议,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、建议和政协提案。加强与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。加强监察、审计监督,主动接受社会和新闻舆论监督,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。加强政风建设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,坚持从群众需要出发、从发展需要出发想问题、办事情,全面完成省、市实事工程。严肃政令,强化政务督查,提高执行力。加强基础管理,完善公共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。强化绩效考核,严格行政问责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。建立健全教育、制度、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,严厉查处腐败案件。注重提升公务员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,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教育、管理和监督,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。
各位代表!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已经踏上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的新征程,肩负着科学发展、和谐发展、率先发展的光荣使命。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,把握机遇,开拓创新,携手共进,共同开创“十二五”发展良好开局,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!